? 一根根黑色的橡膠管,筆直的插入垃圾填埋場??恐@些管子,垃圾深層產生的沼氣被收集、輸送進集氣主管道,成為發電用的燃料……每天,地處陜西省渭南市郊區的馬家溝生活垃圾填埋場,都會消納來自這座城市的400多噸生活垃圾,并為其輸送電力。
? 這樣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方式,是渭南市推進垃圾分類、實現“有限資源、無限循環”的一個縮影。2014年,渭南被確定為陜西省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3年來,從分類收集、運輸,到終端處理、利用,陜西渭南正著力探索一條因地制宜、有效破解垃圾分類難題的路徑。
? 把好前端分類關的同時,渭南市的垃圾終端處理主要依靠科技助力。利用垃圾產生的沼氣發電,馬家溝生活垃圾填埋場的無害化處理每天都在高效運行。
? 填埋垃圾產生的廢氣中,沼氣含量在50%以上?!叭绻惶幚?,不僅會污染環境,積聚到一定程度還會引發爆炸?!碧盥駨S負責人楊永明說。距填埋場幾百米外,是將垃圾廢氣“變廢為電”的發電廠,作為渭南市的招商引資項目,發電廠投資2500多萬元建成。
? 廠區內,3個集裝箱大小的機器快速運轉,收集來的沼氣在這里經過除雜、除濕、降溫、加氧等處理,送入內燃機產生電能,輸入國家電網。“平均下來,1噸生活垃圾產生1.2立方米沼氣,發電1.6度?!卑l電廠廠長張華興說,目前,廠里的機器每小時可以吸取近390立方米廢氣,日發電量在1.8萬度左右,相當于每年減排10萬噸二氧化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