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枚電池,從出生開始就為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盡一份綿薄之力
我被掛在商店里最顯眼的地方,等待著人們的到來。店里人來人往,我被一個小男孩帶回了家,安放在了他床頭的鬧鐘里,日夜陪伴著他。
“爸爸,我的鬧鐘停了。”小男孩說道。他爸爸隨手將我扔進垃圾桶里。我正為自己將給環境帶來污染而不安,忽然,垃圾桶被打開,一縷陽光照射進來。小男孩斷然將我拾起,說:“爸爸,垃圾要分門別類地投放,電池要放入分類大垃圾桶專門的回收處。不然將會造成河流、土地的污染。一枚小小的電池能污染六百噸水呢!”終于,小男孩將我帶到了我最終的“家”。我完美地完成了我的使命。
我國很早以前就提倡垃圾分類,但是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小故事中的爸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城市的每一角幾乎都有分類垃圾桶,可真正按照上面指示來扔垃圾的人又有幾個?大家似乎都對上面寫著的“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字樣視若無睹。其根本在于:第一,垃圾分類這一思想還未深入人心。人們沒有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他們還不知道扔進垃圾桶里的垃圾將何去何從。焚燒,會污染空氣。填埋,會污染土地。近年來提倡使用購物袋,“白色污染”稍有緩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將垃圾細化分類,將物質循環利用,不是對環境,對人類生活更有利嗎?第二,垃圾分類基礎設施不夠齊全,分類大垃圾桶分布不夠廣泛。垃圾的來源廣泛且復雜,各個地區的垃圾分類投放的硬件設施參差不齊。
想要根治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從娃娃抓起。政府要利用各種各樣的渠道,多種多樣的媒介進行普及教育,將垃圾分類的好處潛移默化地告訴人們。在家,分廚余和生活垃圾。在外,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其次,可以發明一種新型分類大垃圾桶,只有在檢測到是該類別的垃圾時才打開蓋子讓人們扔進去。這樣能較為有效地監督人們亂丟垃圾。第三,在垃圾回收場設有最終分類檢查人員,確保各種垃圾得到正確處理。第四,成立專職機構,統籌發揮各相關部門合力,形成從產生到最終處理全過程監管機制。對垃圾分類立法保護,組建義工隊,致力于垃圾分類。
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讓分類大垃圾桶給垃圾找一個對的家吧!
讓分類大垃圾桶給垃圾找個家
2019年11月14日 分類垃圾桶-www.gelk.cn 分類宣傳
聯系我們
-
服務熱線4000-280-180
- 總部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上雪科技工業城北區10號B1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