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垃圾分類大家都不會陌生,很多小區早就已經配備了環保分類垃圾桶,隨著垃圾分類宣傳的深入,眼下市民們扔垃圾時也都會自覺地按照垃圾桶上的標識進行分類投放。不過市民有時會有疑惑,居民將垃圾分類投放后,這些垃圾能做到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嗎?我們從縣環衛部門了解到,隨著新投入的兩輛垃圾收集車上崗,今后這樣的疑惑將迎刃而解。那么究竟這垃圾收集車長什么樣?有哪些特殊功能?一起通過我們的新聞來了解一下。
在千島湖鎮環衛所的停車場內,我們看到一紅一藍兩輛垃圾收集車。據環衛處工作人員介紹,車輛不同顏色代表了收集不同的垃圾種類,藍色車專門收集的是可回收垃圾,比如塑料瓶、各種紙類、還有玻璃制品,而紅色車則回收的是有毒有害垃圾,像廢舊電池過期藥品等。千島湖鎮環衛所工作人員向我們表示,垃圾分類清運是垃圾分類的重要一環,為此,縣環衛處配備了2輛垃圾分類收集車,從運輸環節上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工作。
千島湖鎮環衛所垃圾收運科副科長 周小明:這兩輛新采購的垃圾分類車,主要是收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承擔著城區所有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因為這個車自身系統帶垃圾分類宣傳,而且一路進各個小區喇叭都在響,而且車身外面的標識很清楚,市民都可以看到,增加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
在現場我們注意到,當車輛發動后,車廂內就會播放關于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語,提醒人們正確投放垃圾,保護環境。
在啟動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的同時,街道還特別聘請了20名環衛工人擔任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們不僅將為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指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而且也將具體負責將不同的垃圾運送至不同的收集車上。
采訪中我們注意到,我縣經過五年多的垃圾分類實施,無論是小區物業還是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貫徹都已經比較到位,大家都能按照垃圾桶不同顏色進行有序投放。
據了解,我縣垃圾分類收集是實行定時定點投放收集,每個小區都設置有專門的垃圾分類投放站,環衛部門在每個月的1號、15號6點30到9點30對有毒有害垃圾進行收集,而在每周日的6點30到9點30對可回收垃圾進行收集,市民請按照不同的時間正確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