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報紙之類垃圾,可以丟到可回收垃圾桶里”“用臟的衛生紙屬于不可回收垃圾,應放到標有其他的垃圾桶里”……8月31日,軌道交通2號線循禮門站舉行的“垃圾不落地,文明伴我行”活動中,一對5歲雙胞胎現場學習生活垃圾分類小知識,搶著回答現場工作提出的問題。
活動現場,路過乘客紛紛到現場咨詢,一名70多歲的老大爺視力不好,現場工作人員潘媛媛就逐句逐字讀給他聽,老人表示響應號召,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行列中。
武漢地鐵作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僅2號線循禮門站就共有21個垃圾分類回收桶,每天都會收集大量的生活垃圾。對于垃圾分類,很多乘客出行時并不在意,使得很多可回收循環使用的資源在大量混亂垃圾當中被浪費掉了。如果這些生活垃圾就能夠合理、有序的進行分類,那么社會資源循環利用率就會大幅提高。
記者了解到,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從今年4月開始,在軌道交通4號線部分車站開始推行垃圾分類試點。現在在全線網進行推廣,截止目前,軌道交通1、2、3、4、8號線垃圾松分類標志已更換完畢。
環保在心中,舉止顯文明。武漢地鐵運營公司負責人表示,將通過長期宣傳,在乘客中形成環保意識,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習慣,讓綠色出行成為一種美德,并向廣大市民乘客發出倡議: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按照垃圾箱上的分類標志進行投放垃圾,暢享綠色低碳生活,做環境保護的踐行者與傳播者,為美麗文明的城市環境貢獻一份力量,也為軍運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